《KANO》 (2014)
台灣上映日期:2014.2.27
導演:馬志翔
演員:《惡女花魁》永瀨正敏、《仁醫》大澤隆夫、《人間失格》坂井真紀、《末代武士》伊川東吾
欸冷推薦度:★★★★★★★☆☆☆ 7/10
Yahoo奇摩電影介紹:http://bit.ly/1mK88z2
改編自嘉義農林棒球隊打進日本甲子園的真實故事。嘉農棒球隊一直是棒球比賽中的末段班,打了多場球賽但卻連上過一壘的人數都屈指可數。新教練近藤兵太郎(永瀨正敏 飾)決心要帶起這支球隊,讓他們可以挺進甲子園,因此開始瘋狂的魔鬼訓練。這支球隊成員組合有漢人、原住民、日本人,被笑稱為「雞尾酒球隊」,卻一路以黑馬之姿跌破大家的眼鏡,成功打進甲子園,在當時也讓日本人對嘉農隊為之尊敬與瘋狂。
在這部熱血陽剛的電影,溫柔的女性角色點綴在其中,是很棒的調和。
在兩種派系的"熱烈"爭辯之下,國片的討論一直以來都很熱烈。有不管哪類型,只要是國片怎樣都要買票進場,高喊看國片就是愛台灣的支持派。當然也有看到國片好雷就噓他是不是片商工讀生,對於國片的品質一路看倒的唱衰派。國片票房不斷蒸蒸日上突破記錄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並不代表國片的品質是一路提升的。為了衝票房很多導演是不顧品質、不挑選主題(或是說只挑會賣座的沒營養主題),就像新聞台為了收視率把新聞搞得像娛樂新聞一樣。
欸冷是偏向看衰派,在近期有看過的國片中,上一部覺得拍的有質感、有參加國際影展潛力、後勁強烈令人無法忘懷的國片,已經是前年的《逆光飛翔》了(當然有可能是我漏掉太多好國片,請別戰我)。但《KANO》又讓我看到國片的曙光,讓我再次有買票進場看國片的勇氣。
當然,《KANO》的主題並不特別,就是熱血。從一支默默無名的球隊一路過關斬將打到甲子園,不用想也知道劇情會怎麼走。演員對台灣觀眾來說,清一色都是陌生的臉孔,只會喊"歐豆桑"的喬喬似乎是觀眾最熟悉的面孔,甚至可能大家對導演還比較熟。而導演本人也是從演員轉換跑道首執導筒,幾乎是靠著魏德聖擔任監製來打出初期的口碑。在史實的挑選上更是打著危險牌,選了大家都不熟的嘉農棒球隊,更難讓觀眾在走進戲院前容易有共鳴。在這樣的劣勢下,《KANO》如何殺出紅盤?
片中唯一的愛情片段也相當考究時代背景,道出當時女性的弱勢,也沒有反抗的意識。但怎麼沒人問這段是不是符合史實呢?
"我說我幸運是我懂得謙虛反省,你說我僥倖則是在侮辱我。"(電影台詞)
這句台詞其實也非常適合讓馬志翔導演來說,他的成功絕對不是僥倖。電視劇《波麗士大人》、《孽子》有他的身影,之後更參與電影《冏男孩》、《賽德克巴萊》的演出,有演員底子的他在《KANO》初次擔任導演角色,表現卻相當不凡。場面調度及剪接都相當不賴,硬要雞蛋裡挑骨頭大概是片長稍微長了點。在魏德聖的經驗之下,更是讓《賽德克巴萊》的拍攝格局及行銷手法沿襲在《KANO》上,讓這部電影未上演先轟動,扭轉了上一段提到的種種劣勢。
背對著觀眾的角色讓觀眾好奇,加上仰角讓角色看起來更有壓迫感,營造出令人敬仰的形象。
"可以結束和必須結束是不一樣的。"(電影台詞)
你說號稱國片卻都是說日文,一點都沒有國片的味道。我只能說這根本不是問題,請問你在看《末代武士》的時候有抱怨日本將軍怎麼都會說日文嗎?最近韓國導演奉俊昊拍的《末日列車》全都說英文,韓國電影說英文有讓你看得很不舒服嗎?《KANO》的背景是日治時代,在當時日本殖民政府推行皇民化運動,公共場合說日文天經地義,以這樣為背景的電影不說日文要說什麼?當然導演還是沒忘記當時還是存在著台灣當地方言,有客家語、台語、原住民話,這些細節都沒遺漏掉,如此接近史實應該拍拍手才是。
聽說也有人批評太過美化日本政府,我想大概又是個愛國心作祟。日本政府為了奪取台灣的資源,將現代化的建設不斷引進,雖然立意並不是很良善,但也直接帶起了台灣的成長。在殖民地的統治者不可能全是暴官污吏,還是會有對這片土地相當關心的人,這絕對是不爭的事實。太美化日本人,你問問有經歷過日據時代的長輩,說不定他還覺得那時代才是太平盛世咧。而且別忘了,嘉農這支雞尾酒棒球隊要告訴我們的不就是種族之間不該存在鴻溝,那電影為何要有這麼強烈的愛國意識呢?
李安說:「台灣電影格局小,氣虛了點。格局不夠,缺乏主題經營,結構不夠紮實,對話也不太營養,感染力「有點懶」,會影響國際競爭力。」要是國片真的要被定義成「要有草根性、要有愛國情操、要發揚台灣文化」才能被接受,那真的永遠不能翻身了吧。看看奧斯卡得過最佳外語片的電影,有哪部是真的符合以上的愛國條款呢?
導演好像有弄髒衣服的強迫症,片中角色實在沒一刻乾淨。但泥土之於棒球就像血液之於戰爭,將視覺效果突顯出來與主題做強烈連結。而一向西裝筆挺的教練,在這一幕終於脫離整潔的形象。在爭取經費的過程四處碰壁,這樣的他和嘉農隊其實是相等地位(都一樣髒),都為了夢想而努力。
"不要擔心被球打到,一害怕你就會閃。"(電影台詞)
拍歷史電影最大的困難點就是歷史的考究,要是真的要拍就不能逃避,必須做好功課免得被觀眾揪出把柄,而《KANO》在這一部分可以說是做得相當用心。服裝上的設計從以前的黑白照片根本看不出正確的顏色,還必須到之前的學校一間一間的問,並設計出好幾十套的球衣。讓電影中嘉農球員相當興奮的甲子園球場黑土要如何去挑選,要怎樣的土質才能讓投手在投球時能有帥氣的塵土揚起,這些也花了劇組相當多的時間。甲子園開幕式的各校球員,來的臨演也真的都是棒球運動員。電影中的吳明捷和舅舅是用客家語對談,是因為吳明捷是客家人,這樣的細節也都考慮到了!對於細節的講究,《KANO》真的已經比及格門檻高的太多了,雖然還是會有不符合史實的設定(例如最近新聞中出現嘉農後代來踢爆不存在的第九局),但我們要記得這是真人真事"改編",為了讓電影更精彩,導演是絕對有變動史實的權力,畢竟要是照著歷史100%的搬上大螢幕,我想這就失去改編劇本的意義,也將電影讓歷史更精彩的使命給喪失。歷史的改寫其實不是問題,重點是改寫完電影要能精彩。(要不然為什麼奧斯卡要有"最佳改編劇本"這個獎項呢?)
曹祐寧飾演投手吳明捷,身材並不特別健壯的他飾演起日治時代的台灣人可以說相當到位。
"不要想著贏,要想著不能輸。"(電影台詞)
如果你在去年那場中華對日本讓人心跳停止的棒球經典賽曾經感動過,那這部片你就一定要看了,出現了一些相同的感動之處。雖然熱血故事本來就很容易感動人,所以賣座可能並不是那麼得讓人驚訝。就和《逆光飛翔》也曾被罵過怎麼又是關於追夢的老梗,熱血的主題說真的也不標新立異,尤其在劇情上更是稍嫌簡單。但老梗要如何帶給觀眾新(心)的感動,才是評定好電影的標準。這部片傑出的地方是在於一些電影本該注重的細節,像是有記憶性的配樂、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台詞、不唐突的劇情邏輯、場景的考究、以及演員的不濫情的感情流露,讓觀眾笑的自然、哭的不自覺,是國片中很少人有做到的。
剛好遇到導演和演員來現場,趕快衝去向導演要簽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