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之畫》(2020) [6/10]

118413628_1189855918057062_4667757747537052384_o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看過任何藝術展的經驗,有些展覽艱澀難懂,如果沒有導覽大概就是走馬看花,然後一頭霧水的走出場,而有些展覽則是相當通俗,取材於我們生活周遭的事物,讓我們更能貼近藝術。《惡之畫》有點介於中間地帶,欣賞這幅畫的過程你會對它的創作脈絡有點摸不著頭緒,但對於它想傳達的概念卻又不是那麼陌生。


(以下有雷)

fcdb5c84-68ae-4d54-a252-2d93002c6c7e

「我們可以看錯一個人,但會不會因為一個人看錯他的作品?」

用藝術來詮釋「主觀」「客觀」可以說是最貼切的一個媒介了。創作者用相當主觀的想像力來作畫,但到最後還是得接受客觀的評價,像是電影中的許寶清在面對提案評審的那場戲,引發了主觀和客觀的衝突。這場衝突同時讓他的自卑心無所遁形,因為對畫作「沒有感覺」不僅可能是觀者的無知,更可能是創作者的失敗。

另一位主角周政廷,在他主觀的世界裡他沒有做錯事,而在客觀的法律前他是一位死刑犯。他的畫被不少名家稱讚,看在客觀(懂欣賞)的人眼中是傑作,看在主觀(不懂欣賞)的人眼中,是惡魔被寬待的象徵,因此招來不滿。這邊進入了電影的核心命題:我們是從畫作的角度看人,還是從人的角度看畫作?看看好萊塢這一波metoo浪潮,只要是傳出醜聞的導演,作品無不被抵制,就可以看出社會很難把成就和道德切割,在道德這個制高點往下看,藝術的地位顯得渺小。

photo_f7b14c565bfe6b28361c00144eb96aa7


「試圖以他者的身分,進入到客體的生命。」

可以把討論範圍拉的再廣一點,我們面對生活上的事,有辦法做到絕對客觀嗎?而絕對客觀又代表絕對正確嗎?願意教導獄友作畫的身障抽象畫老師,居然會有強暴女性的念頭;看到認真作畫的死刑犯、覺得他已經改過自新的時候,卻冷不防講出毫無人性的話,這些劇情安排是否有打破你原本以為的「客觀」呢?再者,電影談到近來爭議不斷的死刑議題,當我們客觀的相信並擁護死刑犯的人權,卻忽略早已泯滅的人性,以致於做了不合情也不合理的判決,這時「客觀」是否還具有公平的特性呢?

當你認為自己是絕對客觀的同時,其實就已經陷入另一種主觀意識裡了。電影最後一幕是個絕佳的安排,把一個有主觀意識的人放在可以客觀判斷的狀態下,他的反應就已經說明了一切:藝術可以單純是藝術,但前提是它只是藝術,只要摻雜人的因素在裡頭,客觀的判斷將不復存在。

1_AATRylQextAiIfCtF14Niw@2x

我喜歡《惡之畫》在主觀的議題下,提供了不同面向的客觀討論,而且他引導的討論是我們較少去討論到的方向。在這個「廢死」成為社會上的新聲音,並且慢慢帶起風向時,《惡之畫》卻選擇讓主角放棄人權意識,在他見識到純粹的惡之後,開始對自己所擁護的事物感到迷惘及不諒解。但電影對於這段的安排我沒有很喜歡,因為我覺得主角的價值觀太早崩潰了,如果在找尋惡之畫的過程後再打破他的信仰,或許會是一個比較循序漸進的劇情處理,畢竟只是被一個死刑犯嘲弄就讓一直以來擁護人權的信仰崩潰,實在太輕易了些。

其實《惡之畫》是那種我不會喜歡的慢節奏文藝電影,明明可以講很多的故事卻故意說的很少,除了劇情上有許多的留白,連配樂都少的可以,只留下台詞的提點,看電影時就像在畫廊看畫一樣安靜。幸好演員並沒有被這樣的挑戰打敗,反而把這樣的空白撐起來,在上面好好揮灑自己的演技,尤其黃河根本是這類角色的最佳人選,現在看到他都會覺得有些不寒而慄啊…

 

 
 
 
 
 
 
 
 
 
 
 
 
 
 
 
 

欸冷(@allenmovienote)分享的貼文 張貼

arrow
arrow

    欸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